藝術記錄了人們追求真善美的歷程,也豐富了人類的文明。而佛教在雕刻、雕塑、書法、繪畫、文學的展現,更深刻融入中國悠久的文化中,為眾生開啟一扇美麗的藝術之窗,透過這扇窗,將親見萬德莊嚴的華藏世界,般若性海。










  
  佛雕之美──淨化心靈的覺者之相

 文/中台世界博物館副館長、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、法國巴黎第一大學造形藝術博士 見迅法師
 

 

 


  圖一:
館藏「佛立像」
北齊至隋(550-618)
漢白玉
H209cm
  圖二:
館藏「佛立像」
北齊(550-577)
漢白玉
H170cm
  圖三:
館藏「佛立像」
北齊(550-577)
石灰岩
H134.5cm
  圖四:
館藏「菩薩立像」
北齊(550-577)
漢白玉
H170cm
  美是一種心靈喜悅的感受與體驗。《金剛新眼疏經偈合釋.卷下》云:「清淨即莊嚴義也。」莊即端莊,嚴即嚴飾,《華嚴經探玄記.卷第三》提到,「莊嚴」有二義:「一是具德義,二交飾義。」意即以莊重、恭敬、肅穆等美德莊飾國土,或以功德嚴飾報身,如為佛像貼金、彩繪,使其形象端莊肅穆,稱為莊嚴;亦指佛菩薩像的華美光彩,稱為「法相莊嚴」。

  藝術是心靈的表現,佛教藝術體現心性之美。佛教造像是佛法藝術化的展現,其特徵包括寂靜之美的表現性,以相表法的象徵性,以及宗教儀軌的規範性。學習覺者之相的佛法意涵,禮敬諸佛菩薩的威德寶相,啟發內心光明良善的心念與法喜自在,即是佛法藝術化的真義。


大人之相的莊嚴勝妙

  經典記載佛的三十二相、八十種隨形好,無邊殊勝相好妙莊嚴身,是因地修行無量功德所顯現的莊嚴法相。如《寶女所問經.卷第四》云:「如來清白美好發眉大人相者,乃往古世善自護己身口心故。」此三十二相,不限於佛,總為大人之相。具此相者在家為轉輪聖王,出家則成無上正等正覺。經典對三十二相的名稱與次第略有出入,今依《中阿含經.卷第十一》、《大乘百福莊嚴相經》、《大智度論.卷第四》、《寶女所問經.卷第四》、《法界次第初門.卷下之下》等諸經記載,歸納舉要,並以中台世界博物館的佛雕之美,說明大人之相的莊嚴勝妙。

  北朝時代的石刻佛像展現佛教藝術的理想之美,北齊年間是單體圓雕佛像和菩薩像的黃金時期,多采立姿,比例適度,表現一種健美的生命力度,許多造像還留下披金帶彩的余痕。由於受到印度笈多王朝的風格影響,佛像薄衣貼體,衣紋簡潔。菩薩像,週身雕飾華麗瓔珞,高雅華貴。

  館藏「佛立像」(圖一),身著二層佛衣,內著僧祇支,外穿圓領下垂、右領襟敷搭左肩的佛衣,佛衣下擺有對稱的小褶紋。貼體薄衣,衣紋簡疏,水波紋狀,柔潤舒展,衣紋採用仿泥塑貼泥條狀的雕造技法,垂袖緊貼,以彩繪呈現,殘留袈裟方格紋,佛像上的皮殼盡顯滄桑歷史歲月。造形完美生動,簡潔大方,渾圓如柱,潛沉安定的內在力量,神態寧靜典雅。白石圓潤細膩,刀法俐落洗練,以極簡的線條雕出傳神古韻的藝術魅力。

  《大薩遮尼干子所說經.卷第六》云:「沙門瞿曇以此三十二相莊嚴身故,說名大丈夫師子王。……唇色眾歎美,喻如頻婆果。兩肩相高顯,前後俱團圓,神光曜眾目,峻美如金山。」此外,「頂有肉髻相」,「團圓相稱,發螺右旋」,眉毛纖細,鼻樑挺直,大耳垂肩,面相殊好。唇色赤好,嘴角上翹,微笑慈祥,佛顏神韻,貌色不撓,清俊傳神。身相雄偉,身形端直,站姿挺拔,威曜巍巍。手指纖細圓長端直之「手指纖長相」,以及手足柔軟如兜羅綿之「手足柔軟相」等,皆是經典中所描述佛陀的莊嚴好相。

  館藏北齊青州「佛立像」(圖二、圖三),如來面如滿月,身相端嚴,形象逼真,皆有彩繪福田衣相之痕跡。如來之身,微妙圓滿,色相具足,顏貌端嚴有大人之相。兩目分明慈光照耀,如好青蓮華之「真青眼相」;兩頰隆滿之「師子頰相」;兩手、兩足、兩肩及頸之「七處隆滿相」;兩肩齊亭,充滿圓好之「肩圓好相」;身形端正之「大直身相」,以足蹈地,不廣不狹之「足趺高滿相」;足下平滿,蹈地安隱之「足安平相」……。如《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.卷中》云:「出生釋種頂有髻,其發紺青而右旋,目如青蓮牛王眴,是故世尊無過咎。迦陵頻伽梵音聲,其舌長廣淨鮮薄,人中世尊齒齊密,含齒四十而白淨,一切世人及諸天,瞻睹其美皆歡喜。」

  佛經記載佛陀的「相好」,表現在佛像造形的顯性特徵有頂髻相、頭髮右旋相、眉間白毫、牛眼睫相、金色相、丈光相、手足縵網相、千輻輪相……。隱性特徵有上味相、梵音清徹、廣長舌相、口四十齒相、馬陰藏相等。由於味覺與聽覺屬於抽像性的感官,加上佛像慈顏微笑的神態居多,因此,這些隱性特徵不見於實際造像的表現形態中。


百福莊嚴的如來相好

  《大智度論.卷第四》云:「一一相百福德莊嚴。」如來的三十二相,一一皆以百福莊嚴。菩薩於三大阿僧祇劫廣集福慧資糧,更住百劫修相好業,於一一相好各修百福,是曰百福莊嚴。佛的三十二相是由持守淨戒,復以大悲心修持百福而成就,是佛陀往古世行無量德、合集眾行而成。

  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.卷第三》云:「若菩薩摩訶薩欲得佛身,具三十二大丈夫相,八十隨好圓滿莊嚴,應學般若波羅蜜多。……若菩薩摩訶薩欲得世世具諸相好,端嚴如佛,一切有情見者歡喜,發起無上正等覺心,速能成辦諸佛功德,應學般若波羅蜜多。」諸菩薩萬行,即是成佛之因。

  館藏北齊「菩薩立像」(圖四),菩薩舒眉秀目,含笑端嚴,綻現微笑,洋溢著俊雅怡然神情。右手持蓮苞,左手握刻有明珠紋飾之桃形物,身姿端直典雅。戴寶冠、胸飾、臂釧和腕釧,頸下系有紐帶、玉石、珠寶串連而成的垂胸飾,通身瓔珞垂布,垂飾連珠串寶石垂長鏈飾,並飾穗狀長瓔珞於腹前交於圓形飾。戴華麗雕花寶冠,冠側飾花結,繒帶垂肩,寶繒順臂長垂。菩薩服飾華麗多彩,樣式豐富,佩飾繁多。肩披帔帛、肩鑲寶珠由兩膊沿體側下垂曳地,於兩肩處各飾一大圓鈕,下著貼體密褶長裙,益顯體態修長。束雙層裙,層次分明,下緣襞褶層層翻轉,裙口呈百褶式外翻,下懸連珠鑲邊束腰紳帶、內部間格並飾有寶珠裝飾紋樣。菩薩像背後可見二結帶自頸後順背垂布,飾穗狀、寶石細緻的連珠長瓔珞X形交於腰際圓形飾,後腰際一蝴蝶結寬帶中垂至地。此像垂寶瓔珞裝飾豐富,整體造形富麗精美,清麗大方,生動傳神,雕工晶瑩洗練、卓絕精湛,形神兼備,呈現北齊造像沉靜端嚴之氣韻。

結語

  《法界次第初門.卷下之下 》云:「如來應化之體。現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。眾德圓極。使見者愛敬知有勝德。可崇人天中尊。眾聖之王。故現三十二相也。 」《佛說觀佛三昧海經.卷一》云:「觀如是相因何而得?皆由前世百千苦行,修諸波羅蜜及助道法而生此相。」《大乘百福莊嚴相經》云:「如來如是妙色之身,悉是一切最勝清淨施戒修等及二因緣之所成立。何等為二?一者如來最勝願力,二者如來化導善巧。」所謂「相由心生」,堅持諸佛淨戒,廣修一切善法,饒益有情,即是成就莊嚴法相之因。佛的三十二相、八十種隨形好之莊嚴法相,亦是弘揚佛法、度化眾生的善巧方便。

  《華嚴經.卷十九》云:「心如工畫師,能畫諸世間。」佛法是心的藝術,《華嚴經》把「心」比喻為能畫諸世間的「畫師」。《華嚴經.卷十》亦云:「譬如眾繢像,畫師之所作,如是一切剎,心畫師所成。」歷經千百年的時空更迭,佛弟子將心目中最理想的莊嚴法相,以恭敬心、至誠心、深信心表現在佛菩薩造像上,呈現百福莊嚴的諸佛菩薩法界,以「覺者之相」的佛雕之美,作為佛弟子供養禮拜、參禪用功,明悟心性之方便。藉由諸佛菩薩的慈悲容顏,普照眾生心海,令大眾身心寂然靜謐,以期明心見性,親見人人本具的自性如來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