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藏莊嚴──蓮花臺藏的化世瑰寶 文/中台世界博物館副館長、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、法國巴黎第一大學造形藝術博士 見迅法師
大神變相的印度圖式 館藏犍陀羅「造像碑」(圖一),主尊佛像手結說法印,跏趺坐於一筆直的大蓮莖的蓮花臺上,旁有化佛及菩薩人物四十九尊,碑頂天人手持傘蓋及花蔓,彷彿諸天於虛空中,奏諸天樂亦散眾花,兩側各有交腳菩薩龕,人天大眾悉皆歡喜。底部從波浪中生長出一朵碩大的蓮花,無數的蓮花枝梗相連,由蓮莖分枝延伸的蓮花座上坐滿化佛,姿勢與手印多樣。主尊手結說法印、並蒂蓮花、千佛化現,顯現大神變相的圖像特徵。此浮雕碑像相似於收藏在巴基斯坦拉合爾博物館(Lahore Museum)的舍衛城神變浮雕,以佛結說法印、集結化佛、菩薩天眾、龍王擎蓮的盛大景象,刻劃世尊於舍衛城以威神力度化外道六師的情節。 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‧卷第二十六》記載世尊於室羅伐城現大神變時,龍王持妙蓮花,「世尊見已即於花上安隱而坐。於上右邊及以背後。各有無量妙寶蓮花。形狀同此。自然踊出。於彼花上一一皆有化佛安坐。各於彼佛蓮花右邊及以背後。皆有如是蓮花踊出化佛安坐。重重展轉上出乃至色究竟天蓮花相次。」舍衛城神變,世尊端坐在蓮花上,周圍化現的蓮花及千佛主題,呈現光中化佛無數億的圖像展現。 《大寶積經‧卷第八十六》記載,如來常以三種神變調伏眾生,一者說法,二者教誡,三者神通。若為調伏憍慢眾生,或現一身而作多身,或現多身而作一身,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隨所應現調伏眾生,是名神通神變。 (圖一)另一觀點,主尊佛像手作轉法輪印,四周有菩薩及天人聽法,下方水池有蓮花化生,呈現淨土世界之殊勝景象。如《悲華經‧卷第一》世尊告寶日光明菩薩:「善男子!東南方去此一億百千佛土,有佛世界名曰蓮華。......其池水中有優鉢羅華、拘物頭華、波頭摩華、芬陀利華,一一蓮華縱廣正等滿一由旬。於夜初分有諸菩薩,於華臺中生結加趺坐,受於解脫喜悅之樂。」 另一館藏犍陀羅「造像碑」(圖二),中間主尊手結說法印,著袒右肩袈裟,結跏趺坐於大蓮花座上,蓮座下層蓮瓣向下開敷。右脅侍菩薩頭戴化佛敷巾冠飾,為手持花蔓的觀音菩薩;左脅侍頭髮束起、手持水瓶的婆羅門式菩薩特徵為彌勒菩薩。主佛與脅侍之間,手持金剛杵的帝釋天與手持水瓶的梵天,上則有化佛小龕及小菩薩像。此一佛二菩薩的組合造像,可說是犍陀羅造像中代表大乘佛教弘傳的實質意涵。造像典雅俊美,具西方雕塑的寫實性,有濃厚的希臘化風格。 這款大神變造像的簡易圖式,基本上呼應了經文描繪的神變景象,主尊結跏趺坐於蓮座,兩側脅侍菩薩像,以「一佛二菩薩」的形式呈現。 雙龍擎蓮的中國圖式 館藏「佛三尊像碑」(圖三),主尊高肉髻,著雙領垂肩式袈裟,手施無畏印、與願印,兩側雙龍吐長莖荷葉與蓮臺承托二脅侍菩薩,二飛天抱蓮臺,上置亭閣式塔,四伎樂天,姿態輕盈端麗。青州背屏式造像中的「倒龍吐華」圖像特徵,由二倒龍及其噴吐的蓮臺與主尊底座連結成「並蒂三蓮」的蓮座形式,可視為舍衛城大神變造像龍王擎蓮的中國式演變。 關於龍王擎蓮的經典記載,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‧卷第二十六》云:「時彼龍王知佛意已。作如是念。何因世尊以手摩地。知佛大師欲現神變須此蓮花。即便持花大如車輪數滿千葉。以寶為莖金剛為鬚。從地踊出。世尊見已即於花上安隱而坐。」 館藏北齊「佛三尊像」(圖四),正面主尊趺坐須彌山蓮花臺,二翔龍承托蓮花化生二菩薩,佛菩薩的蓮花座從香水海生起,「蓮華妙寶為瓔珞,處處莊嚴淨無垢。香水澄渟具眾色,寶華旋布放光明」,大莊嚴花、翔龍嘉蓮、龍天護法、菩提雙樹,呈現莊嚴殊妙景象。 蓮花圖像的教理意涵 經典中常以蓮花比喻如來的相好,如《大寶積經‧卷第一百九》云:「如來世尊面貌容色,猶如初日開敷蓮花,端嚴顯耀微笑熙怡。」《福蓋正行所集經‧卷一》:「目如廣大青蓮花葉。」《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‧卷第四十九》:「世尊手足圓滿如意,軟淨光澤色如蓮華。」《金光明最勝王經‧卷第五‧蓮華喻讚品》提到過去有王名金龍主,常以蓮華喻讚稱歎十方三世諸佛,「目淨無垢妙端嚴,猶如廣大青蓮葉;舌相廣長極柔軟,譬如紅蓮出水中。」 除了形容如來的相好之外,經典中亦以蓮花喻如來妙德,如《中阿含經‧卷第二十三‧青白蓮華喻經》,以蓮花生於水中而不著於水,來比喻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,出一切世間,「猶如青蓮華,紅、赤、白蓮花,水生水長,出水上,不著水。如是,如來世間生、世間長,出世間行,不著世間法。」 佛典也以蓮花比喻如來妙法,如《攝大乘論釋‧卷十五》云:「以大蓮華王。譬大乘所顯法界真如。蓮華雖在泥水之中。不為泥水所污。譬法界真如雖在世間。不為世間法所污。又蓮花性自開發。譬法界真如性自開發。眾生若證皆得覺悟。又蓮花為群蜂所採。譬法界真如為眾聖所用。又蓮花有四德。一香二淨三柔軟四可愛。譬法界真如總有四德。謂常樂我淨。」 此外,也以蓮花來比喻菩薩善法,如《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‧卷第九》云:「菩薩若修十種法者。即如蓮華。何等為十。一者離諸染污。二者不與少惡而俱。三者戒香充滿。四者本體清淨。五者面相熙怡。六者柔軟不澀。七者見者皆吉。八者開敷具足。九者成熟清淨。十者生已有想。」 結語 《大乘本生心地觀經‧卷第八‧觀心品第十》文殊師利菩薩問佛心地法門,佛言:「善男子!三界之中以心為主,能觀心者,究竟解脫;不能觀者,究竟沉淪。眾生之心猶如大地,五穀五果從大地生,如是心法,生世出世善惡五趣,有學無學、獨覺菩薩及於如來。以是因緣,三界唯心,心名為地。」心為萬法之本,能生一切諸法。 經云:「隨其心淨,則佛土淨」,理上,每個人都本具清淨心,猶如蓮花清淨無染,以蓮花圖像作為佛國淨土的象徵,意喻行者於諸惑業及五濁惡世中,勤求精進,契入清淨自性以得解脫。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單元首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