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宝弟子的造佛碑像
文/中台山博物馆馆长、前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、
法国巴黎第一大学造形艺术博士 见迅法师
“佛弟子”,是归依佛门的四众弟子的通称。佛法当中所谓的“四众”,是指出家男众──比丘、沙弥,出家女众──比丘尼、沙弥尼,以及在家男众居士优婆塞、女众居士优婆夷。受持“三皈依”──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,皈依三宝,成为“三宝弟子”,是正信佛弟子的入门之基。
《大毗婆沙论.卷第六》云:“出苦之要无过三宝,故佛为说于三宝信。”这是世尊为摩纳婆外道所说离苦之道。《佛说分别经》云:“何谓佛弟子事佛?奉持正戒,广学经戒,修治上慧。知三界苦,心不乐着。欲得解脱,行于四等六度,愍伤众生,欲安济之,不贪身命,知死有生,求长益福,不为邪业,是为佛弟子事佛。”这是世尊为正信佛弟子开示事佛的正确知见与力行之道。
从中台山博物馆馆藏唐代佛弟子的造佛碑像中,看唐代三宝弟子的供佛之心、护法情怀与悲心愿力,写下修善积福、自利利他、福慧双修的深刻篇章。
|
|
图一:
馆藏“柴神感造佛碑像”
唐景云二年(711)
石灰岩
H43.5×W25.5cm |
|
|
图二:
馆藏“李昌造三尊佛碑像”
唐元和五年(810)
石灰岩
H28×W18cm |
唐佛弟子的造佛碑像
一、馆藏“柴神感造佛碑像”(图一)
此碑扁体矩形拱顶造型,碑阳上、中、下三层佛龛,下方刻铭文。上层龛碑首倚坐佛,象征弥勒佛,旁刻二飞天倒立飞翔。中层龛三尊坐佛,象征三宝佛或三世佛,中尊为施无畏印、左胁为触地印、右胁为说法印,结跏趺坐于悬裳座上,旁刻二力士。下层龛一铺五尊像,主尊象征释迦牟尼佛,左手抚膝、右手施无畏印,着双领垂肩袈裟;二菩萨略呈三曲式,旁刻二天王。通体而言,为盛唐造像模式,饱满浑圆,尚余彩痕,稚拙朴实,刻划趋简写意。
依据碑阳铭文记载,此像是“佛弟子柴神感”上为七代父母及亡妻、二亡男、见存夫妻等亲眷所敬造之功德碑,铭文中赞叹:“佛法寥廓共日月而齐生,贝叶青文演如来之妙说”,发愿“济拔三涂、□启福田、愿升彼岸”,回向文:“愿兹功德普及法界众生,同此菩提俱登正觉”,其中“此菩提俱登正觉”刻于碑右。
碑左刻有年款“惟大唐景云二年岁次辛亥三月景午朔七日壬子”,故知此像造于唐睿宗景云二年(711)三月“景午”。为避讳唐高祖李渊之父的“昞”字,亦讳“嫌名”(同音字或近音字),故取其音相近之字,唐时凡用天干“丙”字纪年者皆作“景”,故改“丙午”为“景午”。《说文解字》:“丙,南方之位也。”南方属火,丙即火的别称;“景,光也。”
二、馆藏“李昌造三尊佛碑像”(图二)
此为拱顶小型碑,碑阳单龛,龛内一佛二菩萨,主尊圆形肉髻,大耳垂肩,雍容饱满,左手抚膝、右手施无畏,着袒右袈裟,包脚式双跏趺坐于悬裳束腰台座。二菩萨高发髻,上身袒露,斜披络腋,肩绕帔帛,下着羊肠裙,腹部微凸、腹前系带,垂手握巾带,身形三曲,赤足于仰莲台上。碑阳下方题记:“唐元和五年佛弟子李昌敬造释迦佛一区”,此像造于中唐时期宪宗元和五年(810)。
佛碑像中的法华精神
一、馆藏“李善积造佛碑像”(图三、图四)
|
图三:
馆藏“李善积造佛碑像”
(碑阳图)
唐(618-907)
石灰岩
H70×W41cm |
图四:
馆藏“李善积造佛碑像”
(碑左图) |
此碑像四面柱体,三面开龛,下方皆刻有造像铭记。碑阳(图三)龛内五尊像,前龛主尊菩萨装束,高髻宝冠,上身袒露,下裙垂叠,双掌抚膝,半跏趺坐于双树下之莲台,苞吐两侧,托二弟子二菩萨。二胁侍菩萨相对立姿,袒露上身,腰裙束带,垂挂帔帛,飘落体侧,手握巾带,屈肢袒腹,略成S形。二胁侍弟子态度恭谨,揖手袍内,托足莲台。背后双树,龛楣刻饰宝华盖,两旁飞天回旋飘下,合掌礼赞。此龛造像风格,具唐武周时期的七宝台造像风貌。
碑左(图四)释迦说法图,三层结构,上层如来高踞金刚座,施无畏印,着双领垂肩袈裟,悬裳于束腰覆莲台。侧立二弟子,合掌持珠,恭聆圣教。中层弟子四像,跏趺序坐,深修禅定。下层七身莲花化生,比丘样貌,法喜禅悦,造型简朴。左侧宝塔高妙,众宝严饰,塔内二龛,右宝冠佛、踞金刚座,左罗汉像、莲花化生。
碑右龛内三尊像,主尊释迦佛,内着僧祇支,外褒衣袈裟,右手触地印、左手抚膝。悬裳座下宝莲分苞为台,托二菩萨,披帛交环于前,持莲带锁,端身侧立。碑右下方铭文刻有六供养邑子姓名。
二、文字图像的法华思想
碑阳铭文记载:“八龛诸佛颜貌熙怡,菩萨圣僧庄严具足,遂另三十二焕烂于金石之间,八十种好照灼于莲台之上。”为此碑像三面图像的最佳写照。《妙法莲华经.法师品第十》佛告药王菩萨:“药王!在在处处,若说、若读、若诵、若书,若经卷所住处,皆应起七宝塔,极令高广严饰,不须复安舍利。所以者何?此中已有如来全身。此塔,应以一切华、香、璎珞,缯盖、幢幡,伎乐、歌颂,供养恭敬,尊重赞叹。若有人得见此塔,礼拜、供养,当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起塔供养,塔喻法身,佛、菩萨、声闻、缘觉、罗汉众相,表法华会上,如来调熟众生,三乘同圆法身。
三面造像铭文中,碑阳有镌勒“李善积供养”、碑右刻有六供养邑子姓名,碑左铭文中有“清信佛弟子合邑人等”记载。当时的合邑团体“侵各舍净财共营斯福,广求名匠选擢良工,凭仰雕镌成构灵像”,为佛弟子集资所供养。关于地方邑义信仰团体有各种称谓,此碑以“合邑”称之,“邑子”为团体中的会员们。
碑左下方铭文:“为苏酪慈悲□□□╱遍十方喜舍之情周╱于三界清信佛弟子╱合邑人等并□闾□╱杰立行清高久植□╱因崇敬三宝知树□╱之难静晓二鼠之□”。“苏酪”一词,显“法华思想”。
佛陀化导众生之一代教法可分为“五时”──华严时、阿含时、方等时、般若时、法华涅槃时,譬喻为五味。《翻译名义集五.增数譬喻篇第五十三》记载,“五味”譬如从牛出乳,从乳出酪,从酪出生酥,从生酥出熟酥,从熟酥出醍醐。譬从佛出十二部经,从十二部经出九部修多罗,从九部出方等,从方等出摩诃般若,从摩诃般若出大涅槃。
“二鼠”一词,喻“二鼠啮藤”。于《佛说譬喻经》中,世尊为胜光王说譬喻:“乃往过去,于无量劫,时有一人,游于旷野,为恶象所逐,怖走无依,见一空井,傍有树根,即寻根下,潜身井中。有黑白二鼠,互啮树根;于井四边有四毒蛇,欲螫其人;下有毒龙。心畏龙蛇,恐树根断,树根蜂蜜,五滴堕口。树摇蜂散,下螫斯人,野火复来,烧然此树。”此中,旷野喻无明,人喻凡夫,恶象喻无常,井喻生死,树根喻命,黑白二鼠喻昼夜,啮根喻念念迁灭,四毒蛇喻四大,蜜滴喻五欲,蜂螫喻邪思,火喻老病,毒龙喻死。
如来大慈,以无量喻,照明佛法,开悟众生,所演诸法,皆一佛乘。
结语
《妙法莲华经.方便品第二》云:“若人为佛故,建立诸形像,刻雕成众相,皆已成佛道。”三宝弟子造像供养,回向佛道,可谓法华精神、真佛子之自觉,亘古不灭的菩萨行。
“李善积造佛碑像”碑阳铭文载:“当愿归依者灭三涂之罪,礼敬者除累劫之灾,国祚永隆万□安乐,先亡久远俱免泥犁之苦,六姻亲属咸消地狱之殃,共恒沙之众同诣道场,与一切苍生俱时见佛。”法华精神使佛弟子深信众生皆当成佛,从而恭敬一切,由个人、家庭、宗族、社区,凝结群力,为国家乃至法界一切众生祈福,同愿俱时见佛,彰显《法华经》会归众生“入一佛乘”之妙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