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古至今,上自王公貴族,下至販夫走卒,人生中的兩件大事,即是生與死。而在生與死的中間,又庸庸碌碌地終日忙碌追求,以此循環,疲累不堪。《楞嚴經》中阿難尊者殷重祈請及佛陀應機慈悲說法,為的是喚醒無始劫來迷惑顛倒,渾然未覺的有情眾生。
經中佛陀七處徵心,顯露殷切教化之心,不厭其煩,窮究透底,不令眾生顛倒迷惑於安逸的假象,而能生起求「真」之切心。佛示教之慈悲若此,著實令人動容。
在大眾尋心不得,困惑迷惘之際,佛陀慈悲,唯恐大眾頓失依怙,又復開演「十番顯見」。由「顯見是心」破眾生執虛妄六識,緣假有六根變現之假相,猶如繩上計蛇,屢被顛倒迷惑。佛示心之明用,無需根塵之緣,即可明見。亦非暗室之暗所能阻。靈明靈覺,絕無所遮,初啟眾生一明燈。
「顯見不動」喻心寂然,不動不靜;無需緣塵而揚,無需依空而滅;不生不滅,明妙湛然,復安眾生惶惶不安之心。
「顯見不滅」以波斯匿王欲求不生滅之性。佛陀善巧八問,王八答,佛八引。領有情眾體悟汝身有滅,汝心常在,無增無減,無損無益;不因歲月之變遷而生滅,不因容顏之老化而折皺,再顯見心之殊勝!
眾生迷惑造業,顛倒於生死之間,因妄法、妄心而庸碌不止,於明妙本心渾然不覺;如此流轉於生死輪迴,歷劫不已。而佛窮究阿難尊者,破其妄心,慈悲開示妄心「無處」、「非心」、「無體」之本;並徹顯圓明本心「能明」、「是寂」、「無生滅」之質;作此強烈對比,欲震人心。吾等豈能麻木不仁、無動於衷?
研經至此,只能對佛陀的教誨,匍伏惟臣,五體投地,悲仰讚歎佛陀教化之循序、細緻;對照吾人心念之紛亂、粗糙,只能鞭策自己,不可一日離佛教誨,不可一日離道度日。願與眾等共勉之!
|